一首情愫特别的送嫁诗
——《诗经·郑风·有女同车》解析
北郭先生

郑风·有女同车
有女同车,颜如舜华。将翱将翔,佩玉琼琚。彼美孟姜,洵美且都。
有女同行,颜如舜英。将翱将翔,佩玉将将。彼美孟姜,德音不忘。
一、翻译
有一位女子与我同车,她的容颜宛若木槿之花。她将飘飞远行,身上的佩玉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。那美貌的出嫁女子,实在美好而娴雅。
有一位女子与我同路,她的容颜宛若木槿之花。她将飘飞远行,身上的佩玉发出铿铿锵锵的声音。那美貌的出嫁女子,音容笑貌我永生难忘。
二、字词
有女同车、有女同行。“同车”、“同行”,表明诗人与女子的关系并非夫妻关系,亦非情人关系,而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思慕关系。行,读háng,道路。
颜如舜华、颜如舜英。在先秦,舜与堇字形接近,舜或为堇之误。后人直接将舜解释为木槿。华,鱼部,古音近乎;英,阳部,古音同央。

舜

堇(槿)
将翱将翔。翱翔,畅游飘飞貌。暗指将要出嫁远行。
佩玉琼琚、佩玉将将。将将,同锵锵。
彼美孟姜。孟姜,姜姓长女。
洵美且都。洵,实在。都,本义是有先君宗庙之大城,引申为大、美、娴雅。
德音不忘。德音,美好的音容笑貌。
三、押韵
第一章,车、华、琚、都,上古音系均属鱼韵部。
第二章,行、英、翔、将、姜、忘,上古音系均属阳韵部。
四、主旨
《郑风·有女同车》是一首送嫁诗。送行的男子对出嫁女存有思慕的情愫。全诗情感美好,并无讽刺之意。
“将翱将翔”、“德音不忘”表明女子即将飘飞远行。同行,翱翔,别离,是一连串的动作。
“颜如舜华”、“颜如舜英”、“佩玉琼琚”、“佩玉将将”则写出嫁女的盛妆盛饰,寻常郊游女子未必如此装扮。
姜,乃齐国国姓。称女子为“孟姜”,则多与婚姻相关,且此婚姻是诸侯甚至王室之间的联姻,带有很强的政治联姻性质。 “孟姜”后世也代称美女。本诗中的孟姜应是出嫁美女子的代称。
“有女同车”、“有女同行”表明路程甚远。在先秦,女子嫁到异国,行程成年累月是常有的事情。
“彼美孟姜,洵美且都”、“彼美孟姜,德音不忘”写男子对出嫁女的赞美和思慕,但仅止于思慕,远观而未亵玩,情感还是美好的。一个“彼”子,道出了彼此的距离。
送行的男子对出嫁女存有思慕情愫,并非本诗独具。吴越春秋,范蠡送西施远嫁吴国,在数月的行程中建立感情,即是一例。
现将前人对于《郑风·有女同车》的解析列举于后:
——《毛诗序》:“太子忽(郑国太子忽,即后来的郑昭公)尝有功于齐,齐侯请妻之;齐女贤而不娶,卒以无大国之助至于见逐,故国人刺之。”
——宋代朱熹《诗集传》:“此疑亦淫奔之诗,言所与同车之女其美如此,而又叹之曰:彼美色之孟姜,信美矣,而又都也。”
——清代方玉润《诗经原始》:“然忽已辞昏,而诗仍存者,一为忽惜(失大国之援而见逐),一为忽幸(后文姜淫乱,几覆鲁国),而终以忽之辞昏为有见也,而何刺呼?”
——清代钱澄之《田间诗学》:前一人为太子忽所娶陈女,后一人为齐侯之女。
刘向《列女传》:“文姜淫乱,配鲁桓公,与俱归齐,齐襄淫通,俾厥彭生,摧干拉胸,维女为乱,卒成祸凶。”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:“齐僖公二女,长宣姜,次文姜,宣姜淫于舅,文姜淫于兄,人伦天理,至此灭绝矣!有诗叹曰:妖艳春秋首二姜,致令齐卫紊纲常。天生尤物殃人国,不及无盐佐伯王!”
前人认为《郑风·有女同车》中的“孟姜”特指文姜,欠妥。理由有二:其一,文姜为次女,不当称“孟姜”;其二,郑国一首情感美好的诗歌不当吟唱齐鲁两国的荒诞之事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maihuo6.com/1395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