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伊沙
在我平视的远景里
一只白色的鸽子
穿过冲天大火
继续在飞
飞成一只黑鸟
也许只是它的影子
它的灵魂
在飞 也许灰烬
也会保持鸽子的形状
依旧高飞

三姑石 读后
一位哲学家说过,写诗也是一种死亡的练习。
读过这首诗时,我险些因为它的构成简单和诗意的不繁复而把它搁置一边。但当我忽然意识到,也许诗人正在进行一种超越生命的练习时,陡然产生对此诗的敬意。
诗人于万千事物中挑选鸽子作为诗的观照物,而不是雄鹰与飞蛾,或者别的什么生物,可见诗人是有他的深深用意的。鸽子是纯洁、和平与美好的象征物。诗人把灵与肉赋予了一只鸽子,就是要它代表他,在他未达到的天空或者境界中去实现他的飞翔,从而达成他的理想,他的行动,或者他的冒险。
仰望天空,“在我平视远景里,一只白色的鸽子”在飞。诗人发现,天空并不是平静的坦途,那冲天的大火是他必须穿过的坎坷。我们因此看到,一只鸽子在战斗中飞翔,在悲壮中吞咽满天的风暴。
在一张精心铺开的白纸上,我们既看到了诗人理想主义的炮弹,也看见了现实主义的炮灰。作为炮弹的鸽子在诗人精心遴选的文字天空中前行,而我们看见的“黑鸟”“影子”“灰烬”,这些扑簌簌而下的物质,这些从现实中掉下的炮灰,悲剧般地呈现了鸽子的伤痛与牺牲。
多么荡气回肠,多么决绝与壮美!
诗人为达成自由高蹈的飞翔——“继续在飞”“在飞”“依旧高飞”,不惜杀死了一只鸽子。更撼人心魄的是,“也许灰烬,也会保持鸽子的形状”。
这“形状”,是诗人自我内在的阐释与追寻。同时,也赋予了这只鸽子永不寂灭的一种精神。
一只浴火的鸽子,穿透纸背,依旧在飞,在飞……

关于作者

伊沙,原名吴文健,当代著名诗人、作家、批评家、翻译家、编选家。1966年生于四川成都。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。写诗逾两万首,出版著、译、编124部作品。获美国亨利?鲁斯基金会中文诗歌奖金、韩国“亚洲诗人奖”以及中国国内数十项诗歌奖项。应邀出席瑞典第16届奈舍国际诗歌节、荷兰第38届鹿特丹国际诗歌节、英国第20届奥尔德堡国际诗歌节、马其顿第50届斯特鲁加国际诗歌节、中国第二、三、四、五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、第二届澳门文学节、美国佛蒙特创作中心驻站作家、奥地利梅朵艺术中心驻站作家、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为其举办的朗诵会、奥地利两校一刊为其举办的朗诵会与研讨会、2021年世界诗歌日线上国际诗歌节等国际交流活动。

读诗人
三姑石,系诗爱者,读诗是她的习惯,有她的悖论和主观,喜欢从民间视角,或他视角读诗。如果你看到,偏又赶上她言语走音的一日,敬请理解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maihuo6.com/1825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