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50年5月13日,朝鲜最高领导人、朝鲜人民军大元帅金日成,拿着斯大林给的“尚方宝剑”出现在了北京中南海怀仁堂。半岛局势剑拔弩张,此行,他是来给自己的“解放”大计拉赞助来了。
二战结束后,朝鲜半岛便成了世界上最危险的火药桶。美苏争霸初见端倪,南北对峙烽火不息,南边的李承晚跟金日成一样,都做着自己统一半岛的美梦。
局势很清晰,在绝对的实力面前,“小国”固然是插不上什么话的。李氏亲美,金方向苏,看起来是内部争端的朝鲜问题,实际上却是美苏双方争锋的缩影,两种意识形态对抗的前沿。当然,在这场旷日持久的争端中,新生的中国,也是各方不得不顾忌的对象。
玩归玩,闹归闹,朝鲜内战的突然爆发还是让很多人没想到。后来很多人都说,斯大林是朝鲜战争幕后最大的操盘手,如果没有他的默许和支持,金日成是不敢跨过三八线,主动挑起战争的。如果金日成赢了,朝鲜便是苏联新的出海口;如果金日成输了,中国也必定参战,但以中国的实力,显然无法与美国抗衡,到时候苏联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帮助中国,把旅顺给“夺”回来。

大海航行靠舵手
看起来,无论朝鲜怎么打,苏联都将处于不败之地,那么历史果真像人们猜想的那样,朝鲜战争是斯大林精心谋划的一个彻头彻尾的大阴谋吗?
准备
朝鲜问题的由来,大家都很清楚,半岛的分裂完完全全是一场人祸。
1943年签署的《开罗宣言》白纸黑纸地规定:日本战败后,朝鲜自治,恢复独立国家身份。可等到日本真正投降那天,美国人却提出以北纬38度为界,美苏两军实现对半岛的分区占领,并按照各自的意识形态对所占领区域施加影响。战争,在清除顽疾的同时,也是一场势力范围的大洗牌,考虑到自身利益,苏联人同意了美国的方案。

朝韩“三八线”
1948年8月15日,在美国的监督下,大韩民国宣告成立,李承晚以微弱优势当选总统。而另一边,1948年9月9日,在苏联的操持下,不甘人后的北朝鲜也举行了最高人民会议选举,通过宪法,金日成当选首相。从此,朝鲜半岛上出现了两个各自为政、互相对立的政权。
10月,苏联把三八线以北的行政权移交朝鲜人民,两个月后苏军全部撤离。半年以后,美军也宣布从南部撤军,只留下了文官和"军事顾问团"。朝鲜半岛国土和民族分裂,三八线两侧的交通、电讯和人员物资的交流被切断。
当时朝鲜半岛总人口为3000万人,三八线以南人口约2100万,三八线以北为900万人口,北南双方各占面积为朝鲜半岛总面积的56%和44%。
取得“独立”是不假,但对于原来的朝鲜人民来说,半岛分裂是压根不可能接受的事,双方领导人都有憋着一股子光复山河的劲,两种意识形态水火不容,“三八线”附近的武装冲突不断升级。

金日成 李承晚
然而,冲突归冲突,谁都不敢率先撕破脸皮,双方你来我往,继续着自己的“小打小闹”,每年往里砸的东西也是不少。从1948年的48.92亿朝鲜元到1949年的71亿朝鲜元,北朝鲜的国防开支实现井喷式增长,军队和警察的军费开支几乎增长一倍,占国家预算的30.3%。
站在背后的苏联则大幅提高了对北朝鲜的军事援助。截止1945年9月5日,苏联为北朝鲜装备了6个步兵师、三个坦克师,并计划继续提供20艘驱逐舰、100架强击机、20架歼击机、100架侦察机以及更多充分的武器。至于南边嘛,1949年7月,韩国国会正式通过义务兵役法,规定所有符合兵役条件的公民都要服兵役,同时沿三八线设立了20公里禁区,只有持特种通行证才能通过。双方摩拳擦掌,大战似乎一触即发。

喀秋莎火箭炮车
刚刚独立不久的中国,也做出“归化”朝鲜族军人的决定,多方运作下,北朝鲜军队数量突飞猛进。资料显示,1950年6月25日,朝鲜人民军冲破三八线时,投入的兵力达到13.5万,苏制坦克、飞机、各种重武器应有尽有,而南边的韩国军队总数为9.5万,其中还有大量缺乏训练之辈,并且只配有轻型武器,与一只警察部队无异。
军事的强大,美国的“退让”,加上中国刚刚赢下内战的影响,让金日成看到了半岛统一的希望。
中国
前面我们也说了,在这种各方争端中,朝鲜近邻,中国,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角色。那么此时的中国在做什么呢?
1949年12月6日,毛泽东登上专列,前往莫斯科。这是他生平第一次走出中国,出国访问。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后,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是苏联。作为社会主义集团的老大哥,与苏联的关系,无疑是那些年我们外交工作的重心。

毛泽东出访
此次毛泽东北上,主要目的是同斯大林就中苏两国间重大的政治、经济问题进行商谈,处理1945年国民党政府同苏联政府签订的《中苏友好同盟条约》。这个条约是雅尔塔协定的产物,而雅尔塔协定是苏、美、英三国背着中国签订的,严重地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。为了适应中国革命胜利后国际形势的新情况和中苏关系的新变化,把中苏关系建立在平等、互利、友好、合作的基础上。此外,毛泽东还要参加斯大林70 寿辰的庆祝活动,商议国家建设贷款事宜,并对苏联进行参观访问,。
当时,苏联占有中国长春铁路的一切权益,旅顺口军港也由苏军占用。这些当然都是历史遗留的问题,但苏联是否能放弃在华的一切特殊权益,前景依然难以预料。更重要的是,苏联政府同国民党政府签订的《中苏友好同盟条约》还没有宣布废除。

毛泽东与斯大林
1949 年7 月刘少奇访苏期间,斯大林曾经表示:1945 年签订的中苏条约是不平等的,因为那时是与国民党政府打交道,不能不如此,待毛泽东来莫斯科后再解决这个问题。所以,在经过精心计划后,毛泽东来了。
一到莫斯科,毛泽东便与斯大林就有关事宜举行了会谈。会上,毛泽东做了这么一番表述:“目前,最重要的问题是保障和平。中国需要三年至五年的和平时间,把经济恢复到战前的水平,并稳定全国局势。中国重大问题的解决,取决于今后的和平前景。”
斯大林那边也给出了相似的看法:目前尚不存在对中国的直接威胁。日本还没有站起来;美国虽然发出战争叫嚣,但它最怕打仗;欧洲被战争吓破了胆。如果我们共同努力,不仅能够保障5至10年的和平,而且能够保障20至25年,甚至更长时间的和平。

毛主席出访苏联
在会谈中,毛泽东还提出,由于缺少海军和空军,人民解放军难以解放台湾,希望苏联以派遣志愿飞行员等方式给予支援,以便尽快解放台湾。对此,斯大林谨慎地表示,有可能给予援助,但援助的形式需要考虑周到,主要是不能给美国人干预提供借口。
从这些对话中,我们不难看出,“和平”是当时中苏双方的一致共识,斯大林对战争还是抱有非常谨慎的态度,他怕直接与美国发生冲突,进而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战。在经过一番拉扯之后,我们与苏联正式签订了《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》,“一边倒”是当时我们外交政策的真实写照。
但中国革命的成功,也让斯大林看到了另一种可能:前几年,虽然支持国民党,但美国并未直接参与中国内战,这是否也意味着如果朝鲜战争爆发,美国也不会干预半岛内部事务?

万人敬仰的斯大林
中苏条约的签订,加速了斯大林朝鲜政策的变化。在不久的将来,苏联便会失去其在太平洋的出海口和不冻港,这对斯大林来说,是很难接受的事情,他必定要寻找一个补救措施,来保证俄国这一传统战略的实现,朝鲜便是最好的替代。
转变
斯大林心思的转变,迎合了金日成统一的梦想。1950年1月12日,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宣布美国在远东的防御圈不包括朝鲜半岛和台湾。声明一出,金日成便迫不及待向斯大林发出密电,再度提出武装解决朝鲜半岛问题。这一次,破天荒的,斯大林一改之前拒绝的态度,点了点头。
1月17日,金日成在一次外交会议上对苏联大使表示,中国革命成功后,下一个问题便是如何解放朝鲜南方的民众了:“一想到不能辜负人民的热切期望,我就夜不能寐。”

金日成和他的军队
按照“惯例”,苏联大使兼朝鲜军事顾问什特科夫会回答他:北朝鲜的军事行动必须以南方发动进攻为条件,。但这一次,什特科夫的语气明显缓和了许多:斯大林同志让我告诉你,他理解你的不满,但如果你想对南朝鲜采取重大举措,是需要重大准备的。如果你想跟他谈这件事,可以随时去找斯大林同志。月底,斯大林批准了金日成的军事统一计划。
为了进一步扩大军事实力,金日成提出再组建三个步兵师,并希望苏联将1951年提供的7000万卢布国家贷款提前用于购买苏联装备。斯大林同意了这个要求,开始大规模向朝鲜提供武器。按约定,苏联对北朝鲜的援助将采取有偿方式,北朝鲜以9吨黄金、40吨白银和1.5吨钼矿来换取价值1.38亿卢布的军事装备,并保证将每年供应苏联十分稀缺的铅矿至少2.5万吨
从本质上来说,马歇尔计划的出台,就让苏联脱离大国合作,走上了与西方大国对抗的道路。但是对于打仗,斯大林内心还是十分谨慎。他要求金日成在实施计划前征询毛泽东的意见,不与美国爆发直接冲突是他的政策底线。他既担心金日成的行动在中苏间造成误会,也希望中国在美国干预时,站出来有所行动。
不过遗憾的是,朝鲜始终没有向中国透露有关信息。文章开头,金日成到北京与毛泽东展开会谈时,中国政府才知晓相关信息,而此前金日成就下达了在6月发起战役的指示,箭在弦上,不得不发。

毛泽东与金日成握手
斯大林批准北朝鲜计划后再来征求中国政府意见的行为,让毛泽东左右为难、很是不满,尽管他认为朝鲜半岛的统一只能靠武力方式实现,但他一再强调先台湾后朝鲜的顺序,木已成舟,他不愿充当革命阻碍着的角色,他同意在必要时给予朝鲜民众力所能及的援助。
后来的故事大家也知道了,一开始北朝鲜军队势如破竹,三天不到,汉城失守,朝鲜人民军拿下半岛90%的土地,但10天后,美国人卷了进来,他拿着联合国的“授权”,开始谋划反攻。
美国直接出兵,大大超出了斯大林的想象,他不愿与美国人正面冲突,转身把难题抛给了中国,并同意向中国人民志愿军提供力所能及的军事帮助。

美军参战
面对威胁,中国政府三令五申,说只要美军越过三八线,中国就会出兵。可是美国人不信邪,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,并悍然入侵我台湾海峡,严重威胁我国领土安全。抗美援朝,保家卫国,在那之后,中国人的历史又多了璀璨但又壮烈的一篇。
讨论
看罢朝鲜战争爆发的台前幕后,我们不难发现,这场战争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着斯大林、毛泽东、金日成展开的。斯大林害怕毛泽东成为“亚洲的铁托”,他要保证苏联在亚洲,特别是东北亚地区的经济、政治权益。那么果真就像不少人所说,朝鲜战争,本质上就是斯大林精心策划的大阴谋吗?
笔者认为未必,第一,斯大林支持金日成行动的时候,是抱着北朝鲜必胜、美国不会干预朝鲜事务的决心,当时美苏争锋的重点在欧洲,况且美国已经把南朝鲜划到自己的保护圈之外了,为了避免与美国的正面冲突,朝鲜战争期间,苏联一直是背后老大哥的形象。

朝鲜战争中彭德怀和金日成
第二,抗美援朝完全是中国政府自主做出的决定,也大大超出了斯大林的想象。
美军参战后,斯大林先后在10月1日和5日,给中国来了两封请求出兵的电报。朝鲜局势,瞬息万变,虽然中国政府做出了强硬声明,但对于是否出兵,高层领导内部的意见却并不统一。新中国百废待兴,卷入这场战争对国家发展不利。
毛泽东电告斯大林,提出了中国不愿出兵的两个理由,一是如果照斯大林说的,只动用五六个师压根没有胜算的可能,二是如果输了,战火烧到中国,按照刚签订的中苏条约,苏联就必须出兵帮助中国,到时候,掀起第三次世界大战怎么办?对于朝鲜战争,毛泽东是一万个不愿意打。

可以说,抗美援朝是毛泽东一生中做过最为挣扎的决定,为这场战争的胜利也付出了很多。1950年10月4、5号这两天,中共中央政治局连续开了两天会,统一了认识。抗美援朝必须打,我们也一定能打赢,打得一拳开,免得百拳来。以前出兵的时候,我们都会先拉来苏联的空中援助,包括8号周恩来出访苏联,也是为了去商讨苏联飞机火力支援问题,但抗美援朝的决定,是在几天之内就做好了的,没有苏联允诺,我们也决定出兵,斯大林的那两封电报并未起到实质性的作用。
第三,关于中国是否出兵,很大程度上是个未知数。一开始,美国人制定的目标是“确保我们对韩国的保护”,而华盛顿给麦克阿瑟下达过“三八线”指令是在9月29日,他们的想法也是统一朝鲜,实现半岛统一,并且中国不会出兵,斯大林怎么可能会提前知道美国人会突然改变战略意图呢?

美军越过三八线
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,毛泽东何许人也,他会甘心受苏联摆布?中国何其大也,苏联怎么安排四万万大国?斯大林应该清楚历史上,在很多重大事务面前,毛泽东并没有听他的,握手而非拥抱,整个战争过程,中国都是独立自主指挥的。收到美国求和的第一时间,斯大林也是迅速转发给了毛泽东。斯大林与世长辞之后,与美国洽谈、签署各种条约也都是在毛泽东、金日成沟通下进行。
你可以说,斯大林是朝鲜战争的幕后推手,添了一把柴,把朝鲜战争的扩大,列为斯大林外交政策的失误尚可理解,但若是把它夸大为阴谋和操纵,便是对历史的枉顾了。把四个国家玩得团团转,未免有些夸大其词了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maihuo6.com/1992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