种群年龄结构的三种类型,种群年龄结构的三种类型图示?

企业人力资源年龄结构分析的主要作用是:

1.检查组织人员年龄化趋势;

2.通过组织人员年龄化趋势,研判组织对于新知识、新技术的吸收消化能力;

3.通过组织人员年龄化趋势,研判组织工作人员的精力和体能负荷是否合理;

4.通过组织不同职位年龄人员的业绩,研判职位性质与年龄之间的匹配要求。

以上就是企业人力资源年龄结构分析的主要作用,具体的分析过程如下:

1.划分年龄段(一般情况下5个阶段,18-25岁为青年阶段;26-35岁为青壮年阶段;36-40岁为中青年阶段;41-50岁为中年阶段;51-60岁为壮年阶段;61岁以上为老年阶段);

2.依据划分年龄段统计相关人员;

3.数据分析(计算企业平均年龄、不同职位平均年龄、不同部门平均年龄、找出不同职位业绩最佳年龄段,以及相当重要的职位结构分析);

4.形成企业人力资源年龄结构分析报告。

下面我们重点说一下数据分析,根据数据得出企业平均年龄,不同性质企业需要的平均年龄是有很大区别的。科技型或者销售型企业,需要的企业平均年龄就要小,以企业平均年龄不超30岁为目标,保证企业对于新知识、新技术的吸收消化能力;生产制造型企业,企业平均年龄可以稍微放宽,最好不超40岁,以保证企业工作人员的精力和体能负荷在合理范围服务型企业,企业年龄一般都会偏大,40岁以上都是正常,因为工作内容和性质,导致年轻人不愿意接受这份工作,基本上这个行业的从业者都年龄偏大(可能会有些服务业人员的从业者是年轻人,例如海底捞的服务人员,但是这只是暂时的,等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,无法再提供大范围超越同行业薪资水平的时候,还是会回归正常的行业用工标准的,这是行业特性);

不同职位平均年龄,很多职位或者平行职位总会有很多人,我们需要看这些职位的平均年龄,然后结合职位业绩和部门业绩,找出企业不同职位业绩最佳年龄段,为后期的招聘积累原始数据;

职位结构分析,依据管理幅度原理,企业间接人员与直接人员应该有合适的比例,如果一个企业组织中,间接人员过多,就会导致管理幅度太窄,部门臃肿,同时企业工作程序繁琐,加大沟通协调难度,造成企业内部互相牵制,降低工作效率。这是特别要注意的一点。

以上就是企业人力资源年龄结构分析的内容。下面我们讨论一下另外一个与企业人力资源年龄结构相关的话题。这两年在社会上有一个现象叫“职场中年危机”,而且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。对于“职场中年危机”,我们没有办法进行逃避,只有以下4个应对方案:

1.跳槽;

2.自己创业;

3.继续面对,死扛;

4.试着去做一个副业。

其实在我看来,各个年龄段都有危机,竞争的社会,不进则退,本来就没有什么岁月静好,所有的危机只是因为没有提前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。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,外部因素有影响,但绝对不是决定性因素。大争之世,所有身处其中的人员,都要发奋努力、坚持不懈,否则被发展抛弃是很正常的事情。共勉!

感谢阅读,欢迎讨论。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@foxmail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maihuo6.com/25897.html